首页

侍奉夫妻主视频

时间:2025-05-30 05:44:53 作者:“雪龙2”号圆满归航:首次秋季南极考察推动国际合作新模式 浏览量:53798

  中新社海口5月29日电 (记者 王晓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返航暨“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新闻通气会29日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停泊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雪龙2”号完成航程4万余海里的南极秋季考察,联合8国12位科学家探索罗斯海生态奥秘,并首次访问泰国,参加“中泰海洋合作月”,开启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的极地合作新模式。

5月29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此次考察是中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也是中国极地考察单船考察历时最长的一次。“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抵海南海口,共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

  考察联合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王金辉表示,这次考察进一步推动了极地领域科研和后勤保障的国际合作,探索了开展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综合调查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于南极秋季弱光——黑暗环境下生态系统环境适应以及关键生物类群生存策略的认知,为中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南极海洋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了有效科学支撑。

5月29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图为“雪龙2”号的直升机停机坪。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今年时值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考察队领队助理、“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介绍,在归航途中,“雪龙2”号应邀首次访问泰国,参加“中泰海洋合作月”。泰国诗琳通公主出席“雪龙2”号欢迎仪式。其间,中、泰两国科研机构举行了极地科学国际学术会议,还举办了科普教育展览。据了解,2016年来,已有15名泰国科研人员参与中国极地考察。

  王金辉介绍,本航次“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和罗斯海持续开展调查研究,顺利完成海洋中上层关键物种营养级结构调查、锚定潜标收放等任务,并首次在阿蒙森海成功采集长重力岩芯。累计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考察队副领队何剑锋说,本航次主要在水体结构、低营养级生物、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3个方面有新发现。其中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考察队发现了罗斯海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鹱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西北华北等地有沙尘天气 青藏高原东部有雨雪

商务部研究院“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研究所所长祁欣表示,未来可推动中非在三个领域展开经贸合作,分别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和科技领域。

王毅:坚持一中原则,就应该支持和平统一

“中国是塞尔维亚的‘铁杆朋友’,塞尔维亚与中国的交往是完全坦诚开放的。”武契奇日前表示,习近平主席即将进行的国事访问,不仅是塞尔维亚外交上的大事,同时也是一件值得塞全国人民欢天喜地的大事,相信此访将为塞尔维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我国社保基金全都交给外资机构管理?谣言!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全球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区域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尽管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仍不明确。在亚太地区,努力改善该地区国家间的双边关系是持续推动多边合作前景的重要方式。

司法部:经营者不得实施“价格歧视”“大数据杀熟”

近年来,在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续发现新物种,如2022年,在保护区银杉保护站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上发现新种“海明关木通”。2023年,在保护区圣堂山五指山片区附近,发现以樟科新物种——大瑶山琼楠为优势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

联播观察|开辟共同繁荣的幸福之路

甘肃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治纲表示,陕西与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兄弟”,本次推介之旅,既是学习之旅、取经之旅,也是探亲之旅、访友之旅。甘肃真诚地希望能与陕西资源共享、市场互动、业态共拓,共同打造陕甘研学文旅圈,共同书写丝绸之路研学华章。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